服务热线:400-135-1857

IM电竞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

时间:2024-01-02 22:15:39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IM电竞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国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总结及2013年重点工作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及省市农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管委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涉农部门大部制改革。在机构设置上,打破部门职能界限,将原来涉农的农林局、农机总站、新农村办等9个行政部门合并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实现扁平化管理。在人员使用上,打破身份限制,实行档案封存、全员竞聘,缩减人员编制131个,精简干部78人,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在绩效考核上,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在国际上大量采用的“平衡计分卡”模式,将部门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机关干部IM电竞,评分和考评结果直接与薪酬和干部任用挂钩,实现“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我们先后委托沈阳市规划院、国家农业部农业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为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制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概念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依托沈阳中心城市,以高科技示范型农业为主导产业,集都市休闲农业与高效农产品加工于一体,城乡统筹发展,国家现代都市型农业示范区为总体定位,形成以蒲河-九龙河休闲农业发展轴,建设蒲河旅游观光农业园、光辉优质种苗繁育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园、陆家工厂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薄河温泉新市镇、光辉新市镇、九龙河新市镇、锡伯族、朝鲜族、满族风情等3处民俗文化农庄;小韩屯、现代农业体验、虫草等3现代农业庄园;蒲河温泉、威龙红酒、宝能生态等3处特色会所的“一轴、三园、三市镇、九庄园”的布局,形成沈阳现代农业一小时经济圈,到2015年国内综合发展水平领先、辐射示范效应显著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先导区和统筹城乡综合发展样板区。

  通过“一轴、三园、三市镇、九庄园”模式。立足区域内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优势产品在空间上的集聚,进而建设特色鲜明、综合发展水平领先、自我发展能力强、辐射示范效应显著的现代都市农业先导区和统筹城乡综合发展的样板区。

  于洪区是辽宁省省会沈阳市的近郊区,位于沈阳市区西北部,东临铁西、皇姑两城区,西与新民市接壤,南隔浑河与苏家屯区相望,北邻沈北新区。于洪区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659.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5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辖区面积499平方公里,农用地276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涉农街道10个,下辖130个村,农业户籍人口15万人,农业户数6万户,耕地总面积3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4%。

  近年来,于洪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经营模式,农业的集约化、设施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园区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8万亩;工厂化农业建筑面积已达12.8万平方米。新建、续建农业科技园区12个,富民经济小区185个,全区农事龙头企业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7家,实现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村32个。全区农业总产值17.4亿元,农业增加值9.52亿元。

  一是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我区现代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沈于线、十大线和蒲河、九龙河生态廊道为轴线的三大发展区域,即以沈于线为发展轴线,形成了以陆家高新技术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引领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工厂化农业示范区;以十大线为发展轴线,形成了以开隆农业园区为代表的高效设施农业带;以蒲河、九龙河两条生态廊道为发展轴线,形成了以三山梅花鹿园、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蔬菜工厂为代表的高效生态农业带。

  二是产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于洪区以蔬菜IM电竞、食用菌等经济高效作物为主导方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调整,经济作物比例进一步调优,规模效益凸显。现在,全区已完成产调面积9万余亩,形成特色生产基地10个,参与产调的农民每亩地平均收入从300元增加到1200元。

  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全区注册农产品品牌商标45个,认证有机食品6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同时,安全追溯体系日趋完善,涉农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产业园总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额50亿元人民币,项目包括恒温加工中心、低温加工中心、配销及办公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其中建设总容量30吨的冷库6个,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集物流配送、仓储、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产业园。

  该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将建设集生鲜便利店、冷链物流基地、肉类加工基地及生猪养殖基地于一体的大型物流生产基地。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物流货值125亿,年利税总额2.6亿,带动就业人数不低于5000人。

  沈阳德丰蔬菜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食用菌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主要产品是优质金针菇。

  一期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100亩左右,现代化高标准厂房20000平方米,生产设备全部引自韩国,环境控制设备选用了大连冰山集团等国内大型工厂的产品。目前,日产优质金针菇11吨,供应沈阳及周边市场。

  二期项目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投资4亿5千万无,建设生产车间3万平方米,全部用用于生产金针菇,可以实现产能55吨/日优质金针菇。二期工程投产时,第一条生产线将改作生产杏鲍菇,日产达到10吨以上。

  项目全部投产后,杏鲍菇、金针菇将实现总产能65吨/日,年销售额将达到2亿4千万元,单基地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沈阳环际精品蔬菜有限公司是利用深池浮板技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浮板菜项目是全国最大的浮板菜种植基地,为全国的浮板菜生产和鲜菜出口起到示范作用。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种植波士顿生菜、罗马生菜等无公害农产品,实现了蔬菜生产全过程的节水、免耕、防碱、环保、高效。年产无公害蔬菜500吨,年产值可实现500万元,年可创利润200万元。产品远销到韩国、上海、深圳、北京等市场。

  小韩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在沈阳靓马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签约为打造中国首家蔬菜工厂而创建的,1375亩生产用地全部是异地租赁,重点发展蔬菜工厂、温泉会所和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三大产业,注册资金200万元,入社社员321人。

  小韩村蔬菜工厂是国内首家以工厂化方式进行绿色与有机蔬菜立体化、多层次生产的大型蔬菜工厂,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蔬菜生育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和营养激要素进行精确控制;同时,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所研发与推广的槽式基质栽培、箱式基质栽培、立柱栽培、墙体栽培、管道栽培、蔬菜树式栽培、NFT水耕栽培、DFT水耕栽培、MFT水耕栽培、新式管理栽培等高新技术,产量可达常规生产的5-10倍。年实现销售收入5489万元,实现利税1683万元,解决当地就业人数500人。

  小韩村温泉会所是沈阳市第一家集餐饮、住宿、会议会展、温泉疗养、游泳、健身、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温泉四星级标准会所,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室内外温泉、国际标准泳道游泳馆占地1.5万平方米;配套服务项目包括东北最大的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景观广场,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哈撒尔风情园、2.6万平方米的跑马场和同时容纳300人比赛的省级人工湖垂钓场,另外设有水果采摘园以及可供游客参观的玉禅院、孔圣阁、鸟雨林、原始护城河和传统木制吊桥等景观区。最大接待能力分别为住宿300人、会议500人、就餐1000人。

  思颖花卉设施种植基地,位于马三家街道拉马台村,基地建于2009年,占地260亩,设施面积163亩,总投资1200万元,主要种植百合花和繁育籽球IM电竞,产值1900万元,利润560万元,是沈阳市最大的东方百合生产基地。

  该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26户,分布在周边5个村,温室生产面积达1200亩,总产值9000元,利润2700万元。鲜花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少量销往北京。

  沈阳聚鑫北虫草菌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兴街道爱国生态园区,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总投资5800万元,创建于2007年7月,注册资金100万元,是沈阳最大的北虫草养殖企业,是省级菌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是集生物工程育种、智能化控制、自动化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生物实验室、菌种选育室,标准化虫草生产车间和现代化的产品包装生产线。北虫草子实体的干品、鲜品及系列产品是公司的主导产品。年产北虫草子实体干品50吨,鲜品20吨,同时生产虫草菌种100万瓶。其主要产品“圣春”牌北虫草畅销国内外,成为国内的知名品牌。2010年,公司成为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理事单位并发起创办了沈阳北虫草产业协会。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核心是现代,体现在示范引导。因此科技支撑不可或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配合农业部规划设计院专家组从设施、农机、流通、能环、信息、农田和加工等七个方面在示范区展开调研,在于洪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确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课题项目。下一步,将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运用到示范区来。它具有科技含量较高,生产手段先进和技术集成性强的特点,对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科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依托中国农科院,聘请部分院士,在我区组建了院士工作站,并具体推进了小韩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集工厂化生产、种苗繁育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该项目已成为我省的标志性项目。

  3、由我区承建沈阳市农科院项目已选择完毕,即将开始建设。市农科院迁至我区,必将为我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4、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结对需求的通知》精神,积极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确立科技结对,在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交流合作方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并于11月6日在北京签约,为今后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区的调研工作,对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体制创新、示范区金融创新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于洪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确立了国开行落实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示范点,对今后于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立稳定而顺畅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既有利于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又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也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内在动力。今年年初,于洪区被确定为全省首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综合运行试点单位。全区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工作目标,组建了全省首家“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综合运营试点单位”,并自成体系独立运转。成立了于洪区土地流转市场和于洪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并下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厅。主要工作格局是:区里建中心,各街道设分中心,区级中心职能包括土地确权、流转交易服务、合同鉴证、纠纷仲裁、信息综合发布等。其中:土地流转大厅面积360平米,上半年完成土地流转6000亩;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厅已开厅审理土地承包纠纷一次,接待政策咨询来访人员200余人次。同时按照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在国家法律框架内,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我区先后出台了《于洪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于洪区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于洪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办法》、《于洪区农村股份合作制实施办法》、《于洪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意见》、《于洪区村级“三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出台,进一步明晰了农村产权制度,同时也为建立农村新型基层管理机制找到了突破口。目前,全区流转土地已达10万亩,今年还将流转1万亩,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土地流转20万亩;已完成土地确权试点登记369户、近4000亩,首批4笔共360万元贷款已经发放到位。

  农产品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的市场化,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为了解决分散生产经营的各种弊端,寻求联合生产、标准化生产优势,我们千方百计为同类生产农户找伙伴、结对子,并按照合作社模式搞经营,形成优势联合、利益共享的合作体。截止2012年8月底,全区已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7家,成员3676人,带动农户3.5万户,注册资金4.1亿元,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社11个。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了全区的种植业、淡水养殖业、饲养业、农机服务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合作社的建立统筹了合作社成员的生产、服务、销售等各环节工作,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有序化,如葡萄生产合作社带动了马三家地区的葡萄生产,同时创造了地区的品牌,赢得了效益。思颖花卉合作社带动了全区鲜切花生产,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并率先富裕起来。

  二是以“农超对接”为载体,实现农民专业社和超市双赢,城乡居民双受益。为了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我们在广泛调研走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为合作社和营销企业牵线日,我区“农超对接”签约仪式分别在家乐福于洪黄海路店和永辉超市皇姑碧塘店举行,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签约,带动农户3500户,土地覆盖近1.2万亩。农超对接工作让生产者找到了营销的大平台,不仅有效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也满足了超市需求,保证了果蔬质量,对提高农民收入和企业经营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目前,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家乐福、永辉等多家大型超市达成了农超对接协议,带动农户3500户,预计年内可覆盖全市,力争2015年覆盖全省。

  三是实施优质农产品“商标”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结合《沈阳市实施商标战略“十二五”规划》和农业产品品牌化的战略方向,8月28日,邀请沈阳市工商局、于洪区工商分局、沈阳市供销社及我区8个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和42家农民专业社负责人,组织召开“于洪区农产品商标注册研讨会”。通过研讨,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深了对农产品品牌的认识,围绕着品牌纷纷谋划优质产品生产、名优产品注册工作。同时,为了促进名、优、特农产品的生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创建名优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以聚鑫北虫草为代表的相关企业正在落实申报地理标识的相关工作,省、市有关部门也多次进行调研,帮助我们组织申报的工作。一批较有影响力的企业提升了品牌商标意识,以绿丰牛肉、德丰蔬菜为代表的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和农业经营新模式促进集体资产做大做强,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收入多元化,引导其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地产、商贸市场等项目,获取长期稳定的经营性收益;投资统筹城乡发展基金,参与新城新市镇开发建设,获取投资性收益;投资社区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固定资产,获取资产性收益。同时,积极推广“城乡合作”,实现近郊村资本与远郊村资源的强强联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成功模式。目前,小韩村等9个近郊村与双树村等11个远郊村实行了战略合作,开发建设农业产业园区11个。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今后一定时期,现代农业示范区将组织实施一批先进、实用的科技项目,充分利用全区农业科技服务单位、远程教育站及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基地、科技大蓬车等,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培训主体,建立延伸到各街道、村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长效机制,打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增收。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我区确定了2个试验示范基地、本地区6人专家组、50名技术指导员、501户科技示范户。现项目已批复,资金50万元。

  今年农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较大的实施6项,按实施方案顺利完成工作,已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分别有:白菜肥效试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水稻肥料校正试验、玉米控释肥肥效试验、肥料施用长期定位试验。共开展了17期科技培训培训累计培训1100人次;完成3台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采购与调试工作;完成300个土壤样品测试工作。

  在北片三个街道70个村逐村开展种子检疫宣传。同时对三个街道种子经销商展开种子检疫市场检查工作。对光辉、平罗、马三家街道冬后虫情田间调查2次,发布病虫情报13期;完成预测预报信息报送360条。对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的实施诱捕,全区设置5处60个诱捕器,5-9月每月调查2次,没有发现虫情。同时开展了粘虫应急防治、及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站工作招标及装修、验收工作,现已将部分仪器搬至检测站,正在进行安装和调试;完成200万元的仪器设备的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市政府下达给我区蔬菜质量检测检验项目500个,目前已完成蔬菜农残本级检测样本230个,全部合格。完成区级对小韩村农残检测能力认证。协助中科院应用生态所对五金园地块的土壤采样、检测指标选定与鉴定结论,无超标。

  开展于洪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工作,10月份开始采集、制备土壤样品,计划任务实施完成1602个样品的采集、制备工作。完成2009年、2010年两年国债项目户用沼气项目的资金审计工作。规范户用沼气服务网点建设5处,待建2处。完成采购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试点村炉具490台。年完成COD减排200吨、氨氮减排2吨

  一是组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 60人次,共检修农业机械1248台、农机具1386台(套),培训人员529人。争取中央农机补贴资金1230万元。通过补贴政策实施,切实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目前,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共补贴各类农机机械728台(套),享受补贴的农户达196户。

  2012年我区被农业部列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为了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运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立了50亩保护性耕作试验田,选用碎秆免耕覆盖模式与常规耕作对比,亩均增产节支190元左右。全区在光辉街道、马三家街道试验示范面积10200亩。

  5月29日召开了涉农街道主管农经工作的领导参加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会议,出台了于洪区“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统一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程序。

  完成了全年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任务的70%,审计金额达到亿元,提出审计建议56条。参与指导完成了4个村的征占土地后土地补偿金分配方案,分配金额人民币4个亿。

  全年开展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检测工作,严密进行瘦肉精监管检测、种畜禽场监管工作。以预防为本,控制为辅,将各种重大动物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确保百姓餐桌安全。全区动物应免免疫率达100%、入场动物耳标佩带率100%、持有检疫证明率100%,屠宰检疫率100%。采集猪牛尿样343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689项次,均为阴性。

  2012年共开展技能培训9次,培训706人次。3月份在市59中学召开138个村防疫员技术培训会议。3月份59中学召开于洪区规模化养殖场82个专兼职兽医人员培训会议。4月26日下午在马三家街道举行14名报表员、采样人员培训班。5月份完成防疫员培训及半年工作考核。9月17日-24日开始对各街道村防疫员和部分街道规模场兽医进行秋防前培训。10月11日召开15家奶站场长和输精员培训会。10月11日,对屠宰场11名检疫员进行瘦肉精尿样采集培训培训。2012年6月26日在马三家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举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各种技能培训工作,极大的提高了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为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夯实了基础。

  年初以来,管委会各部门进行多次联合执法,开展农资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粮食收购许可证年检执法检查、水产品安全执法检查、再生资源监督检查、动物卫生监督、种畜禽监督检查、瘦肉精监督检查、生鲜奶违禁药物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4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0台次。其中检查全区农资经营单位28次,涉粮企业15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站(点)20次,棚菜生产基地5次,渔场5次,农机大户8次,森林防火检查50次,护林工作18次,养殖场52次;屠宰场24次(其中夜间检查8次),农贸市场(包括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大型超市)5次。共办结群众举报30次,立案并结案23起,处罚金9100元,化解矛盾5起。在进行联合执法同时,做好护林及森林防火工作。

  通过联合执法,有力的打击了各种涉农违法行为,保护了百姓的“菜篮子”,净化了市民的“餐桌子”,联合执法的硕果已经丰收在即。

  加大宣传力度,共制作并发放了布告2000份、传单3000份、宣传彩旗150面、横幅20条;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执法对象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结合“农资打假保春耕”、“夏季打假百日行动”等重大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等新闻媒体、现场发放宣传材料、现场指导等方式,扩大广大农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和农业综合执法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前三季度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180458万元,其中一产业4108万元,二产业176250万元。为两家木材加工企业申报了林业贴息贷款。组织3家申报辽宁省林产品名牌企业。

  2012年全区城乡计划造林绿化面积5000亩,实际完成5584亩,植树61.4万株,其中乔木9万株,灌木57.4万株。一是蒲河生态廊道景观二期绿化:从秋家2#橡胶坝至沈山铁路,全长15.8公里,绿化面积2916亩,植树32万株,绿篱模纹15万平方米,宿根花卉和野花组合50万平方米,草坪300万平方米,水生植物5万平方米。二是绿色村庄建设:完成20个村(屯)补植任务,植树3.2万株,折合绿化面积295亩。农村宜林地、林地小开荒、采伐迹地及农田林网改造植树2.5万株,折合绿化面积225亩。重点完成了304线、中央大街、沈胡路、沈北大道、沈于路北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共植树19.7万株,其中乔木2.3万株,灌木17.4万株,折合绿化面积1787亩。三是城区街路、广场绿地景观提升,植树1.9万株,其中乔木0.7万株、灌木1.2万株。折合绿化面积171亩。四是经济林开发,完成寒富苹果种植面积190亩,栽植苗木2.1万株。

  办理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占征占用林地组卷报卷,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9件,采伐蓄积775立方米,办理木材加工许可及年检32件;以美国白蛾防治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万亩,防治率、产地检疫率、检测率、无公害防治率均达到100%。检疫苗木87万株,疫苗率控制在0.1%以下。对全区17家育苗基地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技术指导,同时协调市林业局,为育苗户办理了苗木生产许可证和苗木经营许可证。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北部三个街道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多数耕地水、电、路不配套,对发展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形成制约,特别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对于发展工厂化农业、优质种苗生产、绿色有机农业来说,现有的基础设施显著不足。

  (二)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受现有承包经营责任制制约,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束缚了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扩展速度缓慢。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体系尚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任务艰巨。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吸纳职业化农民从事生产;另一方面要通过新城、新市镇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因此,教育和培训农民转变观念、学习技术、提高就业能力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改革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增强农民教育的针对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

  按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围绕都市农业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投入,创新经营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统领,强化生产服务、营销服务,提升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化。以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为重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招商引资为动力,进一步强化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和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发展都市农业的样板。

  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化。在现有食用菌、花卉、蔬菜、寒富苹果四大主导产业基础上,于洪区将高标准新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功能,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通过土地合理流转,远郊农民以租赁、买断、抵押、入股、转包、联营等形式将土地合理流转参与集约化生产,够解决个体农户增收难的问题,使有限的土地资本得到最大化利用。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已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基本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范围内所有农村土地的流转。

  二是生产信息科技化。于洪区将以推进农产品生产物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大幅提高科技贡献率,从目前在全省的56%提高到66%,形成以区信息网为一级平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为二级平台,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服务终端多方参与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区信息网与区街办公自动化、产品溯源、水资源管理信息和设施农业温湿度智能控制等系统及测土配方施肥查询终端,形成从政府信息公开与办公到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技术的培训、从信息采集到决策管理、从农产品监管到农业资源共享的单一数据库应用向农业生产过程智能管理的全面覆盖,进一步推动于洪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生产过程机械化。于洪区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35万千瓦,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1.2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到12966万元。玉米机收水平达96%(4%耕地因地块复杂不适合机具作业),水稻机收达到80%,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以上。农业机械化对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和生产技术手段,也探索出了适合全区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新路。于洪区将进一步发展机械化生产,真正实现水稻和玉米的育苗、播种、收割等全程机械化,以及蔬菜、花卉等设施生产的机械化。

  四是生产过程标准化。于洪区将在初步建立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制定农产品生产过程和成果的标准,使农产品监测自成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全面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是农产品流通市场化。于洪区将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并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使粮、果、蔬、肉、蛋等农产品从基地到零售终端的直接流通方式,促进高效率、低成本、安全、绿色的农产品营销网的建设,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市民实惠、企业受益的共赢局面,最终实现农产品本地市场化。

  六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于洪区将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IM电竞,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实现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规划,将于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蒲河现代农业发展带的龙头区、启动区和示范区。重点发展温泉休闲、种苗、绿色食品和工厂化农业,建立现代都市农业产业标准,形成示范。同时配合农业部农业规划研究院完成“现代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的落实工作,建立多学科、多点位的现代农业示范标准。

  围绕“全国都市农业看沈阳、沈阳都市农业看于洪”的目标,紧抓蒲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契机,着力将于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沈阳一小时现代农业观光圈”,成为全面展示辽宁省和沈阳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和成果的示范区。

  1.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展览展示中心。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集成技术试点建设,构建国家现代都市农业标准。计划投资4000万元启动9200平方米的现代都市农业科研展示馆工程。展示馆将建设数字农业平台,搭建农业物联网,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建设农业科研试验平台,推广先进技术,引导绿色有机高效农业发展;建设农产品检测平台,实现生产标准化和技术服务规范化;建设农耕文化和农业成果博览基地,推进农耕文化传播和发展,形成科普教育基地,扩大宣传效果。

  2.建设特色农庄会所。在此基础上,计划打造3个类别、9处农庄会所,即锡伯族、朝鲜族、满族风情等3处民俗文化农庄;小韩屯、现代农业体验、虫草等3现代农业庄园;蒲河温泉、威龙红酒、宝能生态等3处特色会所,以休闲农业为内涵打造农庄和会所经济,建成于洪现代休闲农业名片。

  3.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带项目。在蒲河两岸结合农业规划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分3期进行,共整理6万亩土地,投入7700万元。投入产业化扶持资金1700万元,对德丰蔬菜、小韩温泉、兰花博览等11家龙头项目予以重点扶持,争取省、市给予现代农业补贴等优惠政策IM电竞,扶持其扩展规模、增加业态、提升实力,增强拉动效应,提升现代农业形象。

  (三)强化项目招商工作。围绕着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要强化涉农招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了解现代农业又懂得招商技巧的招商队伍;二是要围绕现代农业包装策划一批项目,瞄准国内外市场,有针对性的招商;三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利用网络媒体广泛宣传于洪的招商环境、招商政策,通过招商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和牵动力的大项目,进而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向高端发展。

  (四)强化服务建设强农富农新机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发挥示范区管委会的新体制作用,集中优势力量,服务三农。一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科技兴农体系,抓实北部三个街道的农业推广区域站和动监区域站的服务功能,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加大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形成适应农民所需的科技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兴农;二是强化涉农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围绕农产品质量、农资打假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农执法工作,坚决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产品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中心建设,在科学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密切与金融部门联系,扩大试点范围,形成规范的抵押、贷款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担保平台建设,形成利益、风险相统一的制约机制;四是积极推进国开行金融支农试点工作的落实。按照国家农业部与国开行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完善手续、包装项目,争取全国试点和示范。

  (五)强化体制运行,形成上下联动、互为促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体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示范区管委会各部门职能,积极推进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考核办法,把每个科室、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有机地联系起来,制定“看得见,评得了”的考评办法,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宏观工作具体化,把目标指标量化,把考评监督透明化,形成有效的目标激励机制;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工作。按照《于洪区集体股份制改革方案》在示范区范围内推进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并选择一批有代表的村进行综合试点,在试点的同时落实农村资产、财务管理等有效措施,形成科学规范、管理民主的农村管理新体制;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建立和完善。本着农民自愿、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原则,培养一批带动作用强,规模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对接,选择一批信誉好、品牌效益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商业企业强强联合,扩大规模,形成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航母。

  农村之稳定发展在于富农,富民之要义在于兴农,兴农之本在于农业的现代化。作为沈阳市都市近郊区唯一一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仅承载着沈阳市作为农业大市的对外形象展示,同时也肩负着全省现代农业引领示范的重任。于洪区将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激情昂扬的斗志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水平建设,全面推进于洪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全区全域城市化助力,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农委的领导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水平建设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标签:绿化工程

【产品推荐】